1. <mark id="xwkvo"><optgroup id="xwkvo"><table id="xwkvo"></table></optgroup></mark>
      <span id="xwkvo"></span>
        1. <progress id="xwkvo"></progress>

        2. <th id="xwkvo"><track id="xwkvo"><dl id="xwkvo"></dl></track></th>

          <span id="xwkvo"></span>

            x

            全部頻道

            中國科創網 > 要聞 > > 正文

            清空600億資產,中國公民潘石屹距離美利堅只差一張機票

            2020-03-19 17:55:05

            關于潘石屹跑路的消息,幾乎每年都要響起一次。

            3月10日路透社報道稱

            黑石集團擬以每股6港元、總價40億美元的價格將SOHO中國私有化,并接管SOHO中國的相關債務,有關交易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敲定 。

            受該消息影響,當天 SOHO中國股價直線拉升,收于4.1港元/股,漲幅高達37.58%。

            其實早在2019年的10月,市場就已經傳聞潘石屹要將旗下八個核心項目打包賣掉給黑石,彼時SOHO中國對此“不置可否”,潘石屹本人則回應“請看公告”。

            3月11日,也就是媒體爆料的第二天,SOHO中國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和海外金融投資者洽談,以探討進行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導致也可能不會導致對公司全部發行的股份進行全面要約收購。”

            雖非正面回復,但也基本坐實了坊間傳聞的真實性——這次老潘要賣的不止是核心資產,而是整個公司。

            若此次私有化交易全部達成,交易總金額或超過600億人民幣,潘氏夫婦將從中套現約200億。

            從甘肅農村四壁漏風的土坯房,到北京繁華的CBD,再到紐約的中央公園——潘石屹的人生曾如馬云一樣,是標準的中國勵志故事。

            如今清空國內資產的老潘,卻即將成為“裸商”,距離美利堅也只差一張機票的距離。

            土坯房里走出的地產大亨潘石屹一直不避諱自己的出身。

            去年12月他還在微博上說,“我放過羊,放過牛....有一次,我說,我是牧羊人,是來自遙遠北方的牧羊人。馬上感覺不一樣了,上檔次了,高端了,浪漫了許多。”

            小時候的潘石屹家里很窮,直到“上小學時還穿著破洞褲子”。

            1987年,24歲的小潘辭掉體制內工作,南下深圳尋夢。他在深圳學會了砌磚,便跟著牟其中去了海南;在那兒承包了磚廠,接觸到了地產,然后和馮侖一起學著用高利貸炒地皮。

            (海南淘金的“萬通六君子”,從左到右依次為:馮侖、易小迪、王功權、潘石屹)

            據馮侖后來回憶,當時海南最賺錢的就是房地產,“那時沒有人真懂,全憑感覺”。

            背著1000多萬元的高息貸款,他們以2300元/平的價格接盤一樁快封頂的二層小樓。

            “面帶憨厚微笑”的潘石屹負責銷售工作,三個月后以4300元/平米成功出貨。

            靠著敢想敢干的勇氣和時代機遇的風口,小潘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隨后幾個人不斷在??谌齺喅捶砍吹?,收獲頗豐;據說那個時期的萬通,資產最高時已達10億元。

            牛市來了人人都是股神,但能賣在高點才是真的高手。

            某天小潘去政府部門辦事,靠著送給工作人員的5斤桔子,“偶然”看到了一份海南房地產的保密文件。

            上面說整個???0萬人,炒地公司卻有2萬家,震驚的小潘馬上察覺到了字里行間的殺機,拉著馮侖拋空了所有資產,幾個人帶著錢逃到北京,趕在泡沫破滅前全身而退。

            (年輕時的小潘風華正茂)

            回京后的潘石屹重拾賣樓的老本行,先后主導了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和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的銷售。

            他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銷售天賦,頂著壓力拿出1000萬元的“天價”做廣告。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房子很快被搶購一空,公司最終收獲了三倍的投資回報。

            用任志強的話說,潘石屹,天生的二道販子。

            隨著羽翼漸豐,小潘也萌生了單干的想法。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遇到了那個改變他命運的女人——張欣。

            “創業夫妻”的恩怨情仇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北京,各自的身份是投資人和被投企業代表。

            張欣比潘石屹小兩歲,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人。

            雖然自己也曾在香港工廠的流水線上做過女工,在倫敦的酒吧里推銷過薯條和啤酒,但彼時張欣身上的標簽早已經是劍橋碩士、高盛分析師和旅行家集團中國區投資負責人,每天手握咖啡拉著旅行箱游走于云端之上,典型的精英階層。

            領著25萬美元的年薪,但張欣卻是一個標準的白左。

            她絲毫不掩飾自己對于華爾街的厭惡, “他們瞧不起窮人并且膜拜權貴,為了名利可以做任何事情”——這讓她想起在自己香港流水線上的日子。

            相比之下,坐在自己對面的這個小個子男人“雖然離過兩次婚,沒出過國,連一句英語都不會”,但“骨子里的自信樸實、思路獨特新鮮”,立刻給張欣留下了深刻印象。

            認識不到5個月后,張欣成了潘的妻子,也成了其最重要的生意伙伴。

            第二年,小潘就與馮侖分道揚鑣,拿著從萬通分家的一百萬,和張欣一起開了家夫妻店——SOHO中國有限公司。

            之后的日子里,張欣負責設計和融資,小潘負責拿地和銷售。

            雙劍合璧之下,一座座主打西式中產階級居家辦公生活的SOHO物業開始在首都的天際線上拔地而起——盡管它們的真正買家都是提著一箱箱現金,從全國四面八方趕來的個體戶和煤老板。

            潘氏夫婦也慢慢摸索出一套“快進快出”和“分散銷售”的策略,前者被后來的碧桂園發展到極致,而后者導致的管理混亂,則為SOHO業主遭遇的“十年不漲”挖下了一個大坑。

            十年光景轉瞬即逝,失去了烏黑的秀發,帶上了黑框眼鏡,小潘也變成了老潘。

            2008年,SOHO中國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那年三里屯SOHO開盤,一天就賣出41個億,刷新了當時中國房地產的成交紀錄,也成了金融危機里的樓市奇跡。

            老潘臉上依然掛著憨厚的微笑,但內心或許卻并不太開心。

            由于一次鮮為人知的婚姻“闖入者”事件,夫妻二人在兩年前差點鬧到要“各自成立公司單干”的地步。

            而作為那次“情感危機”的肇事方,老潘已經把名下的SOHO股份全部贈與了張欣。

            雖然成功挽救了婚姻,但理論上,凈身出戶的他此時已經是一個局外人。

            一路走來,潘氏夫婦遭遇了太多次“被離婚”,包括那次著名的微博互相拉黑事件,但每次總能“圓滿”收場。

            張欣曾表示,“每一次的考驗都讓我們的婚姻更穩固”;老潘則說,“在我摔倒的時候,張欣總是把我扶起。”

            中國的夫妻創業,能得善終的不多,即使由于太多利益糾纏無法離婚,大多也都以一方的出局為結尾。

            張欣接管SOHO后,潘石屹的舊部紛紛離職,一位接近潘的人士甚至毫不避諱的表示,“到2010年,老潘變得越來越退讓,完全聽命于張欣。他有些失落。”

            但是老潘很快找到了新的愛好,發微博、出書、演戲、做主持、上綜藝、辦攝影展,化身網紅大V的他始終保持著超高曝光率。

            就算SOHO中國業績一路下滑,明星潘石屹也總能把它拉回公眾視野。

            最后的謝幕真正的轉折點,似乎發生在2012年。

            這一年,SOHO中國宣布轉型,從之前的“開發-銷售”,轉為“開發-持有;公司未來的盈利將主要來自于北京上海的樓盤租金收入。

            從全國數一數二的頭部房企,到完全退化成一個包租公——歸根到底,還是源于張欣治下的SOHO給自己定下的精英型戰略:只做商業地產,只在一線城市拿地。

            放棄了中國二三線的廣袤市場,錯過隨后幾年的地產牛市,SOHO中國逐漸被后起的房企遠遠落在身后。

            到2018年,SOHO的營收和凈利潤已分別降至17.21億元和19.25億元,相比2010年的高點,分別跌去了90%和80%。

            等到驀然回首,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既然開疆拓土的使命已經完成,剩下的也只剩如何守住勝利果實。

            2014年開始,老潘開始陸續出售中國境內的SOHO海倫廣場、SOHO靜安廣場、SOHO世紀廣場以及凌空SOHO等項目,5年累計套現293億元,轉而通過自己和張欣的家族信托基金收購紐約的商業地產。

            他先是斥資7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又花費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的49%股權,接著耗資7億美元聯合巴西財團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潘石屹與長子潘瑞)

            這期間長子潘瑞成立了名為Estates海外地產公司,同時創立了首個華人主導的英國公寓品牌UNINN;而次子潘讓目前則在耶魯大學就讀,幼子也在2019年8月被哈佛大學錄取。

            很巧,這兩所大學都是SOHO中國基金會的捐贈對象。

            從2019年11月4日至2020年1月14日,潘石屹先后注冊了9家公司,注冊資本從150萬美元至2億元不等,股東全部為境外公司。

            面對外界“跑路”的質疑,老潘始終保持著“只租不賣”的口徑:

            “外灘SOHO是一個,位置太重要了;望京SOHO不能銷售,太漂亮了,我很喜歡。”直到2019年北京麗澤SOHO入市時,潘石屹還告訴記者,一平米都不會賣,舍不得,“自持的八個項目都沒有出售計劃。”

            有一年群眾實在被逼的緊了,老潘曾做過一次正面回應:我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我不會跑。

            其實無論潘石屹怎么“嘴硬”,這場“勝利大逃亡”的戲碼,早已經擺在了明面上。

            隨著數周后黑石的收購案的塵埃落定,這位甘肅天水農村走出來的傳奇商人,也即將在中國舞臺上上演自己最后的謝幕演出。

            未經中國科創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熱點排行

            頻道推薦

            中國科創網版權所有 未經中國科創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401 749 135 @qq.com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
            簧片老片大片
            1. <mark id="xwkvo"><optgroup id="xwkvo"><table id="xwkvo"></table></optgroup></mark>
                <span id="xwkvo"></span>
                  1. <progress id="xwkvo"></progress>

                  2. <th id="xwkvo"><track id="xwkvo"><dl id="xwkvo"></dl></track></th>

                    <span id="xwkvo"></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