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份,考拉基金總裁魏凱和投資圈的朋友們一起,對近200家投資機構的“心態”進行了問卷調查,最后如期把結果反饋于參與的機構。
“眾籌一下市場狀況”,魏凱半開玩笑形容道。
結果顯示,1/3的機構資金充裕,74%的機構“有子彈”,但75%的機構在今年上半年放緩了投資。在各項低迷信心指標之中,“科技創新領域”是個例外,過半投資機構持以樂觀態度。
這個賽道也是考拉基金一直持續關注的領域。成立于2015年,考拉基金重點關注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早期和成長早期項目,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金融創新和企業服務。
過往,考拉基金投資的云智慧、科杰科技、收錢吧、盈米科技、易點租、南京朗坤、瑞萊智慧、企企通、視野數科均已成為金融創新或科技創新細分領域中的領軍企業。
擁有十余年投資經驗,在當下創投圈風云變幻,硬科技投資如火如荼之際,魏凱也有很多新思考。
70%項目投“金融行業有應用空間的前沿技術”
2021年,考拉基金完成二期基金募集,基金管理規模超過20億元。針對創投市場人民幣募資相對困難的現狀,考拉基金在投資方向上選擇了更垂直的路線——相較于一期基金投資更為綜合的方向,二期基金則更加偏向“新金融科技”,更加專注數據經濟、數字金融發展中的科技底層創新,也會關注產業數字化所孕育的場景。
初看考拉基金的投資方向,不免讓人產生一定“誤解”。過去兩年間,金融科技類公司亂象叢生、投融資陷入停滯現象不絕,隨著國家監管趨嚴,行業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祭馂楹伍L期堅持投金融科技?
對此疑問,魏凱表示,人們理解的傳統金融科技創新,是圍繞金融機構本身,在金融產品、營銷渠道、風控技術等方面,通過科技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例如創業公司類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手段,加大中小微企業、個人貸款的投放規模。
但考拉基金投資所側重的是金融科技里的后兩個字——“科技”。金融行業是數字化基礎最好的行業,也是為科技買單能力最強的行業。通過“金融科技”視角去看科技項目,幫助這家基金更前瞻性地做投資判斷。
此外,他介紹,考拉二期基金在基石投資人拉卡拉的支持下發起成立,也吸引了對金融科技產業有興趣的政府資金、國泰君安等資金,北京市政府也在2021年提出積極構建資本市場金融科技發展良好生態,基金創始人孫陶然在創業方法論、科學創業體系的豐富積累,這些都賦予考拉得天獨厚的優勢。
基于此,考拉基金一方面持續投資在監管體系下合規進行的金融科技創新。例如考拉基金投資了財富管理領域的棲盟科技、團體健康險領域的原力健康等。
另一方面,考拉基金70%項目都投在“金融行業里有應用空間的前沿技術”,包括數據中臺領域的科杰科技、數據服務領域的視野科技,還有企業采購SaaS平臺企企通,跨境電商SaaS平臺斑馬科技等。
以企企通為例,其通過鏈接采購商和供應商沉淀了大量數據。而金融機構對供應商信貸額度的評估時,對數據有比較強烈需求。這樣的場景和銜接,幫助中小企業在成為大企業供應鏈環節之后,能持續得到低成本資金支持,對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扶持中小企業,以及大企業的供應鏈競爭力提升都大有裨益。
瑞萊智慧以第三代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打造安全、可信、可靠、可擴展的人工智能平臺,解決現有人工智能算法不可解釋帶來的風險,對金融領域強化AI安全、對擁有大數據的平臺型公司管控算法,甚至對線下安防、自動駕駛中的誤判、漏判提供一套完備的技術工具和解決方案。
魏凱認為,金融行業對AI、大數據、隱私計算、分布式存儲、云原生等系列前沿科技需求旺盛,金融行業客戶也是很多科技創新企業的主要或標桿客戶。
政策紅利也在不斷釋放。今年年初,央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了新時期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作為重點任務,要求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更青睞產品型企業
魏凱用三個詞來形容考拉基金的投資方法論:
一是前瞻性。對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充滿信心,并保持前瞻性的洞察研究。從客戶需求角度去獲取對行業的認知,便是考拉基金保持前沿認知的方法之一。
二是主動性和系統性。魏凱認為,投資是一件投資既簡單又難的事情,隨著投資體系的不斷完善,投資人會收到FA源源不斷的項目,公司內部團隊成員也會一起從市場前景、企業等角度進行分析。
但難在主動系統地去做趨勢判斷、做行業研究,去接觸上下游的客戶和供應商,然后主動系統的去掃描項目。
尤其是,早期項目在市場上很難有直接競爭對手,為避免投資的“一葉障目”,投資人需要把這個賽道里可能的、潛在的項目都廣泛覆蓋。
三是長期務實的態度。投資人都不愿去投曇花一現的窗口型機會,選擇能夠創造長期價值的項目,需要他們對行業趨勢、企業管理團隊,企業長期競爭力要有更高精準度的判斷。
考拉基金會從項目的基本面去判斷——企業的產品、策略和方向,是否對客戶起到實質性幫助,是否在產業鏈及競爭對手中,能構筑起高壁壘。
基于此,考拉基金青睞的企業具備兩種特質。
一是產品型企業。新一代技術企業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真正的產品型公司,另一種是產品技術服務商。
2020年,考拉基金投資科杰科技的時候,公眾對數據中臺“唱衰”聲音屢見不鮮,團隊也在同類型項目之中不斷進行取舍和判斷。
但最終堅定地投資科杰,源于其強悍的產品力。新東方、銀華基金都是科杰科技的早期客戶,如今這家企業也展現了強大的產品技術實力和生態合作賦能能力,不僅橫跨電信、金融、制造、能源、零售、汽車、政府等行業,同時還和多個行業里的頭部數智化專業服務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二是技術投入空間大,研發資金密度高,產品一旦成熟,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昔日,作為全球唯一能夠制造EUV光刻機的廠商,荷蘭的ASML就在光刻機領域對尼康、佳能實現反超。
“很多初創企業都是通過一個新奇特的細分賽道進入市場,短時間內確實能滿足客戶需求,但如果研發投入密度不大,后來者會很快追上。后續,雙方甚至陷入到持續的低價競爭中。”魏凱說。
尤其是,長期投資要去看企業10~20年的成長潛力,魏凱希望,企業的技術壁壘或業務壁壘要足夠高,像滾雪球一樣,且永遠不進“紅海”,總有研發投入空間。
投資人和創始人都要有“延遲滿足感”
從主觀感受來說,科技項目的周期長、回報慢,需要投資人有足夠耐性。但魏凱早已習以為常。
此前,魏凱曾在聯想控股工作十一年,先后擔任創新消費與服務事業部、醫療投資事業部執行董事,負責相關領域的產業投資和投資后管理。
“總覺得人生體驗還可以更豐富一些”,2019年,決定加入考拉基金,對他來說,這是一次“創業”的過程。
在聯想控股期間,魏凱負責的亦都是長期項目,并在投后對項目進行深度賦能。“事為先,人為重”等投資理念,為他的投資生涯刻上深深的烙印。如今,考拉基金也正延續著對長期價值的追求。
“延遲滿足感”是魏凱提到最多的詞。這不僅是對創始人的要求,也是對投資人的要求。
很多初創企業經常出現的困局是,并沒有太多的資金去進行持續的研發投入,也面臨投資人對業績要求的壓力,因此經常是邊銷售、邊打磨產品。
但這造成的一個現象是,很多企業經常會補貼服務客戶,“有限的標桿客戶是有重大意義的,幫助公司打磨產品、樹立品牌,但盲目的追求收入,會忘記標桿客戶的目的。”
最后,企業可能會進入到一個燒錢補貼的惡性循環,最終在研發投入上的能力,所剩無幾。這就需要創始人有“延遲滿足感”,不能只關注短期效益。
作為投資人,魏凱認為,當看到這樣的現象,自己也會反思——是否有膽量和決心,克服“短期滿足感”去獲得“長期滿足”,讓企業有更大的“投資人空間”去做產品研發和投入。
“有時候投資人也不淡定,因為市場是這么估值的,這其實對投資人來說考驗也極大。”魏凱說。
2020年,考拉投資科杰之初,其營收增長并未傳遞出積極信號。當時投資團隊也不免心里犯嘀咕——是產品還是客戶需求出現了問題?要不要抓一個場景,抓一個垂直賽道去做完整解決方案,然后通過標桿客戶反過來打磨產品?
雙方經過討論,決定還是堅持原有路線。次年,科杰營收迎來小爆發,產品的成熟度受到客戶青睞。
魏凱介紹,去年科杰50多名團隊成員創造了大幾千萬收入。“科杰融資的錢就全部可以投回到研發上,不用在做項目過程中去持續虧損,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產品越來越好,客戶和生態伙伴滿意度越來越高。”
科技創新項目市場足夠大
眼下,硬科技投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發著。政策支持、技術持續進步、市場需求的旺盛,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等硬科技賽道的創業與投資如火如荼。
一些跨界選手也紛紛涌入。競爭變激烈,出手快的機構也變多,壓力肯定是有的,魏凱坦言,這需要投資人更加具有“主動性”,遇到好的項目也會去“搶”,從決策速度到與創始人達成互相認可,都需要投資人更高效。
考拉基金過往在數字化、智能化領域的長期積累,讓團隊在判斷項目時更具優勢。去年考拉基金共投資10多個項目,目前整體發展勢頭良好,“絕大多數的項目都具有剛需的確定性,疫情下也有信心做到可觀增長”。
當然,對于一些非?;馃岬馁惖?,一支成長型基金的能力“有限”,魏凱說,考拉基金不會盲目覆蓋所有熱點,而是堅持自己具備優勢的領域,持續尋找更加細分的創新賽道和項目。
以芯片為例,考拉基金會去關注更加創新的空間,比如存算一體,解決當前集成電路系統中所面臨的“存儲墻”和“功耗墻”問題;比如“摩爾定律失效”熱議之下,可以發揮巨大價值的chiplet等技術;再比如,考拉基金投資了宇稱電子,這是一個光信號處理芯片項目。
無論是元宇宙還是web3.0等行業新趨勢,本質上都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去推動。VR、AR需要邊緣計算,UGC需要分布式計算存儲。數據量越大,也就意味著算力更大,要求更快速度的傳輸。光、3D等新媒介的傳輸,也需要數據處理、傳輸、存儲技術領域的持續變革和推陳出新。
“科技創新市場足夠大,可以容納很多優秀的投資機構。”魏凱說。
從整個投資市場速度趨緩來看,魏凱認為,大家應該保持一定耐心,調高投資標準。今年看的項目比往年質量更高,是他的直觀感受。投資人應該去尋找更多的優質項目,去克服當下挑戰。
從事長期投資十余年,魏凱也習慣定期復盤總結,不斷調整修正。他認為,長期投資對賽道和項目的選擇肯定更為挑剔,但長期主義也需有一定的邊界,謹防“極端化”。
企業的成長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從找到一個產品和服務,然后可復制性地賣給客戶,再到成為行業領先,最后到長期戰略迭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不斷迭代,企業生命周期規律也會出現一些變化,作為有期限的風險投資基金,能把握住企業某一個重要發展周期的機會和節奏,就能產生很大的時代價值。”魏凱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